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专家访谈】省肿瘤专家带您了解乳腺疾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12

【字体: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我国城市妇女中,大约每1万人中就有3-4人罹患乳腺癌。乳腺癌已成为现代女性的“头号杀手”。40-49岁为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期,而且还在不断趋于年轻化,因此乳腺健康是每一位女性应该重视的。

乳腺常见良性疾病有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性增生、乳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增生的病因大多为女性内分泌失调: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情绪等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熬夜、睡眠不足。女性高龄不育、性生活失调、内衣过紧;高脂、高能量饮食导致脂肪摄入过多,饮酒和吸烟;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避孕药。

乳腺增生的临床表现有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有乳房肿块,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 个,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常有触痛。会出现乳头溢液,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多为淡黄色或淡乳白色。

另外一种乳腺常见疾病就是乳腺纤维瘤。是由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混合组成的良性肿瘤,好 发于18~25青年女性,与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失衡有关。若纤维 组织在肿瘤中占多数,腺管成分较少时,称为乳腺纤维瘤;当肿 瘤构成以腺上皮增生为主,而纤维成分较少时称为纤维腺瘤;肿 瘤组织由大量腺管成分组成时,则称为腺瘤。上述三种分类只是 病理形态学方面的差异,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并无不同。主要病因为卵巢功能旺盛,雌激素水平过高,患者对雌激素反应敏感,雌激素的长期刺激下引起乳腺腺 上皮组织和纤维组织过度增生。

该疾病治疗可分为三种,密切观察、定期随诊;外科手术切除;乳腺微创旋切手术。

乳腺囊性增生是以乳腺小叶小导管及末端导管高度扩张形成的囊肿为特征,伴有乳腺结构不良病变的疾病又称慢性囊性乳腺病、囊肿性脱皮性乳腺增生病、纤维囊性乳腺病等。与单纯性乳腺增生相比较,该病乳腺增生与不典型增生共存,存在恶变的危险,是区别所在。应视为癌前病变。该病的发生与卵巢内分泌的刺激有关。

它的临床表现为有乳房肿块,可发生一侧或两侧,单发或多发,多发的囊肿活动往往受限,硬度中等有韧性,有时可触及囊性感。乳痛多不明显,且与月经周期的关系也不密切,偶有多种表现的疼痛如隐痛、刺痛、胸背痛和上肢痛。5%~15%的患者可有乳头溢液,常为草黄色浆液棕色浆液、浆液血性或血性溢液。患者可以通过中医中药治疗;激素治疗,如服用他莫昔芬、黄体酮;当肿块增多、增大、质硬可手术治疗。

乳腺疾病中还包括乳腺结节。乳腺结节不是一个严谨的疾病诊断,而是一种超声学上的形态描述通俗的说,可以摸到的包块称为乳腺肿块,摸不到而做检查发现的肿物称为乳腺结节。最常用的检查是超声检查(包括超声造影)、钼靶、核磁共振等BI-RADS 3级或4A级,还应考虑病灶大小、硬度以及患者年龄等细化分级,绝大部分乳腺结节的病理活组织检查为良性病变,仅有1%~2%是乳腺癌。

那么如何察觉患了乳腺癌?首先要留意警告信号,例如肿块、乳头流出液体、乳头凹陷、形状和大小改变、皮肤凹陷-“酒窝症”、外表改变-“桔皮症”、腋窝肿胀或有肿块。

其次每月做一次自我测试将有助于早期发现肿块,不是所有的肿块都需要做医学检查,但如果患者吸烟,或患者母亲、姐妹曾患乳腺癌,你患乳腺癌的几率将大一些。作乳房自我检查最适合的时间是在每次月经期后一星期内,进入更年期之妇女在每个月的第一日或自定某一日,每月自我检查乳房一次。

乳房自我检查方法:

步骤1:对镜子,双手叉腰,观察双乳房外形、轮廓有无异常。

步骤2:举起双臂,观察双乳房外形、皮肤、乳头、轮廓有无异常。

步骤3:用拇指和食指挤压乳头检查流出的液体。

步骤4:仰卧平躺,肩部稍垫高,举起右手臂,用手触摸对侧腋下、乳房尾叶有无肿块。

步骤5:用手触摸对侧乳房,转小圈,尽量覆盖所有的区域,轻压感觉皮肤下的改变,重压感觉深部乳房组织的改变。

最后通过乳腺X线摄片可早期发现乳腺癌;一般在30岁之前至少应该行一次钼靶检查,30-40岁每2-3年检查 一次,40岁以后1-2年检查一次;如果患者母亲或姐妹曾患乳腺癌, 请与你的医生讨论何时应做检查。彩超检查可以显示乳腺的各层结构、肿块的形态及其质 地。显示为低回声或不规则回声,边界不清,毛糙状,  呈“宽<高”的特征,血流丰富,动脉最高流速>20cm /s,  阻力指数>0.7,搏动指数>1.3。

CT检查:可用于不能摸到的乳腺病变活检前定位,确诊乳腺癌 的术前分期,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有助 于制订治疗计划;MRI它能发现那些不被其它方法所显示的病灶,并且能准确的显 示肿瘤范围;脱落细胞学检查;乳腺肿物活检。


学术指导专家:

孙涛 辽宁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导。

社会兼职:

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理事会理事,

3.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常委,

4.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乳腺癌标志物协作组组长,

5.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6.中国研究型医院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7.中国研究型医院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乳腺学组组长,

8.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肿瘤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

9.辽宁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0.辽宁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11.辽宁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2.辽宁省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3.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4.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高层次科技专家库专家,

15辽宁省医疗服务项目评审专家组组长,

16.沈阳医学会老年病分会委员,

17.沈阳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医疗卫生专家库劳动能力鉴定专家,

18.沈阳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19.《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编委,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审稿专家,

20.主编《乳腺MDT经典病例诊疗精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