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援外医疗

麻醉超极限 患儿得新生 ——记在援冈比亚医疗工作的首次技术极限挑战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16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麻醉超极限 患儿得新生 ——记在援冈比亚医疗工作的首次技术极限挑战

      走近原野,才能饱赏春天的美色;融入江河,才能感知夏水的温柔;采摘硕果,才能品尝秋天的味道;经历寒冬,才能感知春天的温暖。

       2019年8月11日是穆斯林国家的古尔邦节,是和我们国家春节同等重要的节日,班珠尔大街小巷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人们穿上了艳丽的民族的服装、市集上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我们也将迎来到达冈比亚后的第一个3天小长假。

      放假前两天接到了医疗队普外科张小薄副教授所在治疗组的会诊电话,这个特殊的病人收诊在新生儿重症病房,是出生只有8天的新生儿,体重1.2公斤,是双胞胎中的弟弟,初步诊断是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

      患儿是低体重新生儿、同时出生后无法进食,看上去特别的弱小。由于病情比较紧急,需要尽快对患儿进行手术治疗。看着家属期盼的目光,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

      经过普外科、麻醉科、儿科等多学科的共同会诊,决定在第二日对患儿进行手术治疗。

      这样的低体重新生儿在国内同样具有很高的手术风险,麻醉具有极高的挑战性。

      我们援助的爱德华医院条件十分有限,没有国内那些先进的设备和药品,术前检查只有血常规一项,缺乏术前评估依据,适合小儿麻醉的药物只有氯胺酮、氟烷等几种国内已经很少应用的药物、没有小儿深静脉导管,无法建立持续有效的静脉通路,最大的难题是麻醉设备,术中只能够监测血氧和心率,同时没有能做小儿麻醉的呼吸机。这就给麻醉科和普外科医生提出个更高的要求。

      初步拟定麻醉计划,向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发出会诊要求,国内专家组织会诊,结合爱德华医院的医疗条件给出了详细的麻醉方案。

      张小薄副教授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外科,其医院的小儿外科全国知名,张小薄副教授积极与盛京医院小儿外科专家联系,与爱德华医院普外科医生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及手术方案。

      第二日晨,所有准备就绪,在患儿妈妈手里接过自己从事麻醉工作12年以来体重最轻的病人,1.2公斤,对于一个东北大汉的我来说,基本感觉不出重量,但是我同时接过的还有患儿全家的期望,这份期望无比沉重。

      抱着患儿进入手术室,基础麻醉下建立静脉通路,考虑患儿术前无法进食,存在比较严重的容量不足,首先对患者进行了液体治疗,按照麻醉计划对患儿进行麻醉诱导,用在国内带来的2.5号气管导管和小儿喉镜进行气管插管,过程顺利,患儿血氧及心率稳定,通过触诊颈部动脉波动强度来评估血压,完全手动控制通气。

      手术开始,张小薄副教授所在的普外科治疗组进行手术探查,根据患儿情况,实施胃肠吻合术,手术时长约2小时,时间一分一秒的走过,我们严谨、周密的进行着每一步操作,手术室安静的只有器械、心跳、呼吸的声音。

      为了保证患儿术中体温的稳定,整个手术过程中,都关闭了空调,现在正值冈比亚的雨季,天气闷热,室内温度超过了30度,大家都是大汗淋漓。术中需不断调整麻醉深度、补充血容量,控制通气,全程守护在患儿身旁,整个过程患儿生命指征稳定。

      手术结束前,关闭麻醉挥发罐,15分钟后拔出气管导管,当听到患儿的啼哭时,觉得心中的重担放下,被喜悦充满。将患儿送返新生儿病房,虽然家属说的是当地的土语,但是在她们的脸上能看出充满了感激之情,也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那么有价值、有意义。

      虽然自己不是穆斯林,但是在古尔邦节来临之际,心中默默帮这个小生命祈祷,希望节日能给他带来好运,但愿他足够坚强,能够平稳的度过术后的难关。三天假期,心中一直念念不忘这个小精灵,愿他一切安好。周二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张小薄副教授一起去新生儿病房共同看望患儿,通过与新生儿病房的欧洲援助医生沟通,得知小精灵术后很稳定,今天开始母乳喂养,由于之前患儿之前十二指肠闭锁,这才是小朋友来到人世间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吃到妈妈的乳汁。

      小精灵还有很多难关等他去克服,但是我们中国医疗队用担当给他送去了希望,同时他的坚强和家属的期望也是我们作为医疗工作者在非洲这片土地上工作的动力,我们用行动践行“不畏艰险、大爱无疆”的誓言。我们用我们的担当和技术获得患者和医疗同道的信任,用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情执行医疗援外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