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援外医疗

走出班珠尔、巡诊送健康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16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中国(辽宁)第三批援冈比亚医疗队来到受援国已经5个月的时间了,各位队员基本适应了非洲的生活,同时在受援医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冈比亚的雨季刚刚结束了,进入了长达9个月的旱季,这时季节更替,昼夜温差大,特别是在冈比亚的内陆地区(上河区),最大温差可达20摄氏度,所以这个季节是全年的疾病多发期。中国医疗队秉着大爱无疆的援外理念,于11月24、25、26日分别在Basse和Bansang两个内陆城市为当地民众举行了大型巡诊活动。

  巡诊前期有很繁琐的准备工作,医疗队决定提前两天到达巡诊地区,以保障巡诊的顺利进行。从班珠尔出发到达Basse地区需要6个多小时的车程,队员们晨起就收拾好行囊出发,全程都是国内的乡级公路,非常的颠簸,时常还会被过马路的牛群和羊群阻挡,队员们只能用饼干和面包充饥,好在有美丽的非洲乡村景色一路相伴,在天黑前赶到了Basse。住的宾馆名字是叫hotel,但是条件十分的艰苦,没有热水、没有独立的卫生间、没有洗漱用品,时常停电、甚至没有被。队员们到达日就被当地的蚊子热情款待了一番。经过短暂的调整,队员们与当地院方进行沟通,协调义诊方式、地点、人员配备等等,了解当地的常见疾病,分工合作,布置义诊会场、整理义诊药物,积极为即将到来的为期三天的义诊活动做好充足准备。

  11月24日,本次义诊活动在Basse医院正式拉开序幕,清晨医院门口就排起了长队,由于是内陆地区,交通十分不发达,很多患者天还没亮甚至有的是昨天就出门了,希望中国医生能帮助解决病痛。义诊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5个治疗小组,同时有一名队员负责管理和发放义诊的药物。患者在当地医护人员的引领下到达不同的诊室,整个义诊过程紧张有序。工作中遇到最大难题是语言问题,基本上90%的病人都不会讲英语,这就需要当地医生的配合,承担和患者交流的翻译工作,同时有些会说英语的患者,在就诊以后也当起了志愿者,医疗队翻译佟彦龙奔走于各个诊室,帮助大家解决各种难题。由于患者平时缺少基本的医疗保健,很多患者都具有多种疾病,医疗队队员通力合作,组织多次多科会诊,力争帮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患者解决问题。义诊的实际就诊量远远大于计划的义诊量,同时病情的严重程度也超乎了大家的预期,使得大家中午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只能用带来的方便食品充饥,特别是内科的张依宁医生,被患者围在诊室内,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当地医生劝他休息一下吧,张医生说:“一定要把这些远道来的患者看完”,得到了院方和患者的一致好评。大家一直忙碌到晚上5点多,才结束一天的义诊工作。

  11月25、26日在Bansang医院进行义诊,距离Basse有一个小时的车程,这个医院对我们医疗队有很特殊的意义,1977年-1993年,中国(广东)援冈比亚医疗队曾经在这个医院工作和生活,当地居民将中国医疗队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亲切的称为“中国小院”。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深受当地患者的信赖。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金迪医生成为了Bansang医院里最忙碌的人,等待进行针灸治疗的患者络绎不绝。同时内科的张依宁医生、外科的赵广医生、张小薄医生、妇产科张志涛医生、儿科张明飞医生、ICU林长亮医生、麻醉科温超医生都与当地医生通力合作,积极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义诊活动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媒体的关注,媒体全程报道了整个义诊活动,队长梁松年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和冈比亚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友谊,此次中国医疗队来到这里进行免费的医疗服务,希望能够改善当地卫生健康状况,帮助民众减轻病痛,并促进两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交流”。冈比亚总统巴罗先生亲自接见了医疗队全体队员并和大家合影留念,对中国医疗队的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让全体医疗队员备受鼓舞。

  三天的义诊工作非常辛苦,在Basse医院义诊115人次,在Bansang医院义诊400余人次。在返程的车上大家都睡得特别香。一幕幕的回想着患者拿着我们中国生产的药物,带着满意的笑容,用我们听不懂的语言表达感谢,队员们都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不就是我们远离家人,来非洲进行援外医疗的意义所在吗!我们一定坚守“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誓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立足于我们的工作岗位,为更多的冈比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展现我们的大国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