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援外医疗

中冈交响曲第五月章 ——中国援冈比亚医疗队第五个月小结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16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中冈交响曲第五月章 ——中国援冈比亚医疗队第五个月小结

      中国(辽宁)第三批援冈比亚医疗队在冈工作已经5个月的时间了,随着赤道低气压带向南回归,降水减少,这片大地迎来了旱季;东北信风带逐渐南下, 这块阳光灼热的大陆开始了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一路磅礴直下,但气温也就降了几度(气象知识资料来自笔者想象,在这个系统里风从东北来,吹过祖国,有家乡味道,真专家见笑)。看着朋友圈里的皑皑白雪,看着周围个别已经换上冬装的当地人,恍惚间真是入冬了,但晒一会头顶的骄阳,十个东北大汉还是满头大汗。这一个月队员们生活工作怎么样呢,我带大家了解一下:

      一、梁松年队长参加西非国家援外医疗队长会议

      11月11日,正在加纳进行访问的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阿克拉看望慰问中国援非17国医疗队代表并召开工作座谈会。梁松年队长作为冈比亚医疗队代表参加座谈会。孙春兰副总理讲到,长期以来,援外医疗队员在极其艰苦复杂的环境下,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竭力奉献。中国医生忘我工作,救死扶伤的精神,深深扎根于受援国人民的心中。援外医疗护佑的是生命,收获的是比黄金还要宝贵的真情与信任,在助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15日,中国(辽宁)第三批援冈比亚医疗队组织队内学习,队长梁松年传达了孙春兰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让大家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对援外医疗队员的关心和爱护,队员们备受鼓舞,情绪高涨,表示一定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再接再厉,为开创援外医疗新局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赵广医生完成冈比亚第一例上颈椎手术,让青春的梦想延续

      一个14岁的冈比亚大男孩,踢球时头颈部外伤,临床诊断:寰枢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截瘫。当地医生从来没开展过这么高难度的脊柱手术,只有两个绝望的选择:要么筹措巨款出国到发达国家救治,要么回家静养、基本没有恢复可能、需要长年护理。中国医疗队党委书记骨科赵广医生同当地神经外科Dr.john Jabang主任反复讨论确定方案,有患者本人和家属的充分支持和信任,赵广医生决定冒险一试,在没有三维CT、没有血管造影、相关的保障措施极不完善条件下,手术难度可想而知,5个小时的手术中赵广医生小心翼翼的操作每一步,操作移动范围以毫米计算,不敢有丝毫大意,椎弓根进钉点距离椎动脉仅1.38毫米,2毫米的误差就可能导致椎动脉的损伤,造成大出血,患者可能死在手术台上,脱位复位的过程中小心翼翼 ,如果造成中枢神经的再损伤,恐怕患者一辈子都要瘫痪在床……患者术后恢复非常好,右侧肢体已能自己随意抗阻力活动(肌力4级+),左侧肢体也能随意活动(肌力3级)。对于赵医生来说,这次手术的意义不在于填补当地的空白,用他自己的话说“这里手术条件就是这样,我也不说尽力就好,我就是想全力以赴的给孩子一个机会”,他的全力以赴,拼出了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劫后余生,给了青春的梦想得以延续的机会……

      三、温超医生总结镰状细胞贫血患者麻醉经验

      镰状细胞病(Sickle Cell disease. SCD)又称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血红蛋白病,临床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易感染和再发性疼痛危象以致慢性局部缺血导致器官组织损害,非洲高发。医疗队麻醉医生温超近期工作中已经遇到数例SCD手术患者,但22岁的右侧股骨干骨折患者Ebrma的麻醉方案还是让他颇费周折,患者入院后合并肺内感染,抗生素治疗后择期手术,因为没有专业血液科医生会诊保驾护航、无法检查病人的出凝血时间、椎管内麻醉存在较大顾虑、没有进行神经阻滞的条件,温超医生向国内专家发出会诊请求,国内专家给出“全身麻醉,但尽量采取非插管手段,减少病人再次感染肺炎的风险”的方案。手术日温超医生采取静脉快速诱导方案,插入从国内带来的喉罩,术中采取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整个手术过程患者生命指征平稳,手术结束前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术后充分清理口腔,拔除喉罩。术后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出院前家属专程推着轮椅到手术室来表示感谢。队员们和温医生一样,都是来自国内大型公立医院,一般专业分科较细,具备完善的多学科会诊机制,在冈比亚工作5个月的中遇到了很多不熟悉、甚至国内没有的疾病,但是非洲的实际情况要求大家往往需要跨越专业的藩篱去担当工作,来自医疗队内部的相互支持和祖国后方的技术支持至关重要,集体给了大家莫大的勇气去面对挑战、战胜困难。大家看着患者脸上的微笑,心里收获医者的满足。

      四、11月21-27日医疗队巡诊冈比亚东部地区,受到总统接见

      中国医疗队11月24、25、26日分别在Basse和Bansang两个内陆城市为当地民众举行了大型巡诊活动。因为巡诊前期有很繁琐的准备工作,且首都班珠尔到达东部Basse地区需要6个多小时的车程,医疗队11月21日全员出发前往东部,达到后队员们与当地院方进行沟通,协调义诊方式、地点、人员配备等等,了解当地的常见疾病,分工合作,布置义诊会场、整理义诊药物,积极准备。行程期间医疗队书记赵广教授、翻译佟彦龙教授、妇产科张志涛医生还陪同大使馆人员考察了几所当地基层卫生保健中心。

      11月24日,本次义诊活动在Basse医院正式拉开序幕,当地患者接踵而至,希望中国医生能帮助解决病痛。义诊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5个治疗小组,同时有一名队员负责管理和发放义诊的药物。因为当地语言不通和比较大的患者就诊量,使得大家中午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只能用带来的方便食品充饥,有的医生被患者围在诊室内,甚至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大家一直忙碌到晚上5点多,才结束一天的义诊工作,医疗队得到了院方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11月25、26日在Bansang医院进行义诊,这里距离Basse有一个小时的车程,Bansang医院对我们医疗队有很特殊的意义,1977年-1993年,中国(广东)援冈比亚医疗队曾经在这个医院工作和生活,当地居民对中国和中国医疗队也有特殊的认同和感情,他们将中国医疗队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亲切的称为“中国小院”。内科的张依宁医生、外科的赵广医生、张小薄医生、妇产科张志涛医生、儿科张明飞医生、ICU林长亮医生、麻醉科温超医生都与当地医生通力合作,积极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队长梁松年教授和翻译佟彦龙教授则为了协调支持工作不断穿梭于各个诊室和医院各个检查、化验部门。最忙碌的当属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金迪医生,因为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深受当地患者的信赖,金医生手握金针,为络绎不绝的患者做着针灸治疗。义诊活动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媒体的关注,媒体全程报道了整个义诊活动,队长梁松年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和冈比亚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友谊,此次中国医疗队来到这里进行免费的医疗服务,希望能够改善当地卫生健康状况,帮助民众减轻病痛,并促进两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交流”。冈比亚总统巴罗先生亲自接见了医疗队全体队员并和大家合影留念,对中国医疗队的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大家备受鼓舞。

      7天的行程,2天赶路、2天准备、3天义诊,在2家地区大型中心医院诊治500余人次,在返程的车上队员们大都疲惫的睡着了,梦中还一幕幕的回想着路上看到的贫穷、医院里看到的缺医少药、患者拿着我们的药物时的笑容、我们听不懂的语言表达的感谢。队员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些都是我们继续坚守“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誓言的动力。

      结语:风雨多经人未老,关山初度路犹长,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国援冈比亚医疗队将立足于我们的工作岗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更多的冈比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这即是中国国家的大国担当,也是中国医生的使命召唤。亲爱的朋友们,本期的月章就是这样了,历史对旁观者来说是一段故事,对亲历者则是切身的喜悦和感伤,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冈比亚医疗队,看我们在非洲的故事。